飞印网
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资讯列表 » 飞印网资讯
飞印网资讯

了解古代人如何使用名片


现在,世界各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,普遍使用名片。我国不少人在对外交往中也常使用名片。它的特点是,一纸卡片上,将递者的姓名、工作单位、职称、住址、电话等印得清清楚楚,省掉了初会时烦琐的问讯,也避免掉那些由于误听、误记而引致的麻烦。其实,我国还应算使用名片最早的国家,古时称它为“名刺”或“谒”,到了明清时期又称“名帖”①,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,就称“名片”了。它像文书的发展一样,最初也是使用竹、木简,以后逐渐改用纸。

至迟到了汉代,名刺已很流行,刺上一般要写明姓名爵里,故又称“爵里刺”。汉刘熙《释名》中解释说爵里刺就是“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”。至于下级或晚辈谒见上级或长辈,也可称谒,如果同时送礼,则还要加书所送钱物的数量。这令人想起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中,记载汉高祖刘邦青年时一段耍无赖的故事。

一位有名望的吕公,初迁到沛县时,县令为之请客。并规定送礼不满一千的客人,坐在堂下。当时刘邦是个小亭长,哪里拿得出那么多的礼钱?他故意在谒上写“贺万钱”,实际一个钱也没送。谒送进之后,“吕公大惊,起,迎之门。吕公者,好相人,见高祖状貌,因重敬之,引入坐”②。刘邦原为诈酒食,不料反受吕公赏识,并因此得到了一位妻子,即被后人斥为篡权的那位吕后。对于《高祖本纪》中“乃绐为谒”句,唐司马贞“索隐”曰:“谓高祖素狎易诸吏,乃诈为谒。谒谓以札书姓名,若今之通刺,而兼载钱谷也。”

关于爵里刺,在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渊传》注中,还有一则记述其第五子夏侯荣聪慧而记忆极强的故事,说他七岁能作文章,每天读上千言的文章,都能记下来。魏文帝曹丕听到以后,想试一试。一次大会宾客时,百余名客人都按习惯送上奏刺,刺上各写明其乡邑、名氏。夏侯荣看过这一百多支爵里刺后,让他遍谈各人的爵里姓名,竟然不谬一人,使魏文帝也非常惊讶①。

    在刺上除姓名爵里外,还常要写有表示客气和问候的话。据《释名》记载:“画姓名于奏上曰画刺,作再拜起居字,皆达其体,使书尽边,徐引笔书之如画也。”

    从文献中可知,汉魏时奏刺是流行的习俗,因此,在当时的墓葬里我们也常可找到它们的踪迹。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,第一次获得的名刺木简,是1955年4月底在湖北武昌任家湾一座东吴时期的砖墓中获得的②,在墓中还发现有黄武六年(227年)铅质买地券一方③,墓内出土三枚木简,长18.8至21.5厘米、宽约3.5厘米,可惜字迹已漶漫,仅在一枚上可以看出“道士郑丑再拜”字样。由于字迹不清,当时难以确定它即系爵里刺,未受重视。此后,又在江西南昌的东吴、西晋墓中发现了字迹清晰的名刺简多枚,使我们对此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。
飞印网专业设计:名片、彩页、画册、不干胶、pvc会员卡等名片印刷。
欢迎关注飞印网微信公众号:feiyinwang123
飞印网官网:www.92mp.com

企业免费在线名片设计
首页关于飞印设计器下载自助设计系统人才招聘帮助联系我们
微信客服
客服